找到相关内容192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神通敌不过业力

    不能为他们!他们不忏悔罪业,一味骄横,不改往修来,腐蚀了的房屋,终要倒下来的!”  目犍连尊者听了佛陀的话后,他虽然知道这是事实,但他又想到他的神通,他要以神通来营救城中的人民。  琉璃王用百万大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1151425.html
  • 沩仰宗第九世宣化度轮禅师十八大愿

    ,普施法界众生。   十二、愿将法界众生所有一切苦难,悉皆与我一人。   十三、愿分灵无数,普入一切不信佛法众生心,令其改恶向善,悔过自新,皈依三宝,究竟作佛。   十四、愿一切众生,见我面,乃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22956308.html
  • 内心觉悟才有净土

    内心觉悟才有净土 作者:果戒法师 在世间,人在爱欲之中,独生独死,独去独来,苦乐自当,无有者。善恶变化,追逐所生,道路不同,会见无期。 在世间,人生要经八苦纠缠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。 在世间,莫轻小恶,以为无罪,死后有报,纤毫之,父子至亲,歧路各别,纵然相逢,无肯。 悲哉众生,从无始来,轮回六道,流转四生,无救无归,无依无托,若失父之孤子,犹丧家之穷人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4581428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35)

    讲,呼气的时候应该观想,将自己的快乐送给众生,吸气的时候则将他人的痛苦自己。还有《中观宝鬘论》中说:“众罪成熟我,我乐予众生。” 爱执方面的交换,本论颂词明显地说过,我们无始以来对众生...凡是自己的事情,则像对待怨敌一样毫不理会。这样一来,自他相换的修法也不是很困难。 辛二(广说)分二:一、宣说法相;二、宣说事宜。 壬一(宣说法相)分五:一、他苦;二、舍弃自己;三、自他...

    无著菩萨[造] 索达吉堪布[译讲]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0000919381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大修行者能众生消业吗?

    圣严法师答:大修行者能众生消业吗?   是的,有人作如此说,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缘的众生报。比如有人说,虚云老和尚遭受云门事件,拷问毒打,遍体鳞伤,几乎致死,是全大陆的中国人受难。又有说某某大...不能使得众人皆饱,一人不吃饭也与众人的饥饱无关。所以说,各人生死各人了,各人罪业各人消,正如《地藏经》说:‘父子至亲,歧路各别,纵然相逢,无肯。’   大修行者的修行力量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学佛群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530011681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46)

    讲得天花乱坠肯定不行,行为上应该怎么去做呢?上师如意宝讲这个颂词时说,假如有能力,就应真实别人的痛苦;没有能力的话,心里观想无量众生的痛苦,功德和利益也不可言说。如果经常想:“我什么时候才能受众生的痛苦啊?虽然我现在的自私自利特别强,还不能真实,但请诸佛菩萨加持,我一定要去慢慢串习。”有了这样的发心,即便是在凡夫位,心力强大的人也能受众生之苦。 “不考虑自己”这一点,是大乘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20083822948.html
  • 无上大宝恩师能海老法师德行实纪(4)

    一念瞋恨之心,今后遇有严重违障时,应立即发愿:‘众生一切诸罪苦,愿入地狱而,三世一切诸善业,尽施众生令成佛。’要以菩提大悲、拔苦与乐、欢喜忍受之心情对待一切,不起任何畏恨之心。念念不忘上师三宝,...后,在海公上师前发愿云:“皈依上师三宝尊,正法久住我发心,世世出家持净戒,广建三宝转法轮,众生罪苦我,善根利乐施有情,一一令发菩提心,自他佛道稳速成。”海公上师听我发愿,一句句为我印可,并嘱每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4346061.html
  • 道德教育的创新——爱心增长课

    多年来普遍偏低的我国中小学校推广。其实此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新鲜,这种感受他人痛苦、培养同情心的方法,在佛教中老早在用,现在也在用,即修菩提心所用的自他相换法,即把他人设想为自我、将其痛苦拿来由己同时把自己的安乐给予他人的一种修法。(儒家的忠恕之道,“已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之类的自律方法,也与此类似。)其实,传统佛教中培养爱心的法宝甚多,若能拾取出来应用于国民教育,何愁...

    汪金友

    爱心|教育 慈悲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2058504993.html
  • 修习悲心的观想

    他们所要断除的苦集,哪怕纤毫般大小,也如前观想摄取过来。 诸佛世尊内心则没有丝毫可以取来的,而且由于把上师观为佛的体性,所以上师也同于佛。 从器世间摄取的观想如下: ... 分为两个部分,包括从情世间摄取的观想和从器世间摄取的观想。 从情世间摄取的观想如下: 观想自己内心上,来世以后将出生的惑业之集,以及将来生于五道或六道中时感受的...

    南喀贝著 缘宗法师译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1646015248.html
  • 生死关头苦无伴 唯修三福能安度

    即如《入行论》所说:独自一身漂零,与生俱来的骨肉身躯,在死亡时尚且还要分离,更何况是身外的亲人朋友,必定不可能伴随着自己。在轮回中生时是独自生,死时是独自死,自己身心的痛苦他人不能一分。既然这样,...自当,无有者。道路不同,会见无期。何不于强健时,努力修善,欲何待乎?”每个凡夫在生死之际,都是孤身来、孤身去,苦乐都要自己承受,没有人替代得了。生死路上唯有各随业力漂泊,临终时一经分手便是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无常|苦|福报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21443619503.html